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米乐m6

【48812】琼山牌坊:散落在时光隧道的文明史迹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4-07-19 18:34:55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标志,牌坊是极富中国民间传统文明特征的一种修建类型。近来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口市琼山区邻近采访时留意到,这儿作为海南从前的政治、经济和文明中心,前史上曾竖立起数百个形制各异的牌坊。现在,虽时过境迁,其间绝大多数已毁于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坏,但透过少许残存的前史遗址和相关典籍记载,模糊能够感受到从前光辉过的那个年代,能够嗅到每一座现存的牌坊身上浓浓的文明气味。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号,大众俗称为牌楼。《现代汉语词典》中牌坊的解释为:形状像牌楼的修建物,旧时多用来赞誉忠孝节义的人物。牌坊前史源源不绝。据考证,牌坊的原始雏形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略原始的门,最早记载于《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能够栖迟。”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居民区选用里坊制,城内被犬牙交错的棋盘式路途划分红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叫做“坊”,类似于现代城市中的社区。“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心设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跟着城市的兴盛,坊门的制作开端考究起来,改由两根高过门顶的巨大华表柱中心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合而成,后来门扇逐步消失,仅剩立柱和横梁,并开展成为冲天牌坊,这是古代牌坊最主要的形制之一。

  到明清时期,跟着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学说和观念不断遍及,牌坊的开展到达鼎盛,呈现了很多多柱、多间、多楼牌坊。例如依照功能来分,可分为积德行善牌坊、贞操牌坊、名胜地名坊、宗族牌坊等几大类;按方式来分,可分为“柱出面”式(也叫“冲天式”)和“不出面”式,且不管出不出面,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方式,顶上的楼数亦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差异。

  牌坊不是随意而设。首要,被立坊人必须在当地上有必定的威望或位置,契合表扬条件,然后由当地乡贤或官员呈报朝廷,经礼部拟名核定后,由皇帝下旨,按其规制才干正式立坊。牌坊的结构自成一格,一般集雕琢、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方式于一体,交融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风俗风俗等,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并蕴含着丰厚的前史背景和文明内在。

  因为各个区域风俗风情、经济兴旺程度、气候与修建资料等条件不同,全国各地牌坊散布的数量和形制多有差异。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琼山古牌坊多因地制宜,用当地的玄武岩雕筑而成,因海南气候多台风暴雨,为防坍毁,构件较多粗大粗笨,并加有斜戗,中柱和戗柱的基础连在一起,避免歪斜或下沉。从坊顶到基础,一般都雕有各种吉祥图案,如龙、鱼、鹤、蝙蝠、祥云、翠竹、莲花等,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全岛共有牌坊约550座,其间琼山(指今海口市全境,包括屯昌等县)242座,琼山牌坊数约占全岛总数的44%。据清宣统《琼山县志》记载,其时的琼山县共有牌坊339座(含已废的16座),包括功名坊191座,贞操坊126座,名胜地名坊22座等,其间,府城区域有将近100座牌坊,约占全县牌坊的三分之一。

  为何琼山府城会有如此多的牌坊?这与它是府治之地及文明教育兴盛有亲近的联系。在封建社会,朝廷为了宣传封建礼教,标榜积德行善,大多会在衙署、祠堂等地奉旨立坊。府城是琼州府所在地,其时除了本籍琼山的名臣乡宦外,岛内其它当地的名贤也会在此立坊,例如为定安籍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王宏诲所立的大宗伯坊、学士尚书坊;为陵水籍的明工部侍郎、兵部尚书廖纪立的冢宰坊;为客籍崖州(今三亚)的明太常侍卿、南京兵部户部侍郎钟芳立的少司徒坊、文宗坊等。此外,还有如南溟奇甸坊、琼台福地坊、古珠崖郡坊、海边邹鲁坊、海南榜首禅林坊等名胜坊,都立在府衙、寺庙等显眼的当地。

  牌坊作为一道人文景观,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区域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特征。有史料记载,海南岛的文明教育起始于唐初,但未构成规划。宋朝开端,岛内遍及建立儒学。至明代,海南的文明教育工作获得史无前例的光辉:科举考试,以文取士,此刻琼州大地各类校园之多、读书人之多、考中举人进士人数之多为朝野注目,被史学家称为“海外衣冠胜事”。

  琼山作为其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开展文教工作得天独厚,是全琼文明教育的中心和最高学府所在地,人才济济。有数据可查,明清两代,琼山登进士56人,是全国这段时期登进士最多的县之一。为了赞誉这些文才学士,朝廷下旨为他们大举立坊。例如,在府城区域单为邱濬就曾立过7座牌坊:少师坊、少傅坊、少宗伯坊、大司成坊、学士坊、廷魁坊和解元坊;南渡江边的攀丹村,因唐胄世家累朝衣冠连任,名人辈出,村中曾建立过科甲联芳坊、青云坊、天衢坊、联桂坊、联壁坊、省魁坊、会魁坊、进士第坊、进士坊、青云桥坊等10座牌坊;还有被称为“海南牌坊榜首村”的文山村,曾先后为名臣乡贤建立过15座牌坊。

  除此外,琼山古牌坊中,贞操坊也占有较大的重量,包括有贞操、节孝、节烈、节行、贞寿、孝友等类别,多为遵循“三从四德”的典型妇女歌功颂德。

  历经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人为损坏,现在,琼山古牌坊已很多损毁,少数残存部件零散散落在村落荒野,有的大柱、坊墩、坊梁、顶盖及牌子等,被用来铺路修桥、垫阶做凳、垒台垒墙等,不由让人怅惘。所幸仍有少数古牌坊留存至今,让人模糊可见到旧日景色。例如在东山镇,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间立的“进士邦伯坊”现在仍根本无缺,仅顶盖一块已缺,传说是被龙卷风卷飞远地;甲子镇的“贞寿百岁坊”,据《琼山县志》记载是四座贞寿坊中仅存的一座,属悬山式四柱三间石牌坊,正反面别离阴刻“贞寿”、“百岁坊”等,据介绍,此坊是清乾隆年间为高涵之妻、102岁的莫孺人所立,部分构件“文革”时被损坏,1997年由乡民修补无缺。

  1982年至2002年,海口市和原琼山市政府先后修正了四座石牌坊:一座是坐落水头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邱濬墓前的“理学名臣”坊,原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文革”时期被毁,1986年重修;另一座是坐落滨濂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瑞墓前的“粤东正气”坊,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一年、民国十六年、1956年曾多次重修,1966年秋被毁,1982年重修,现“粤东正气”四个字是清四川人盛嗣昌书。这两座坊都是四柱三间冲天式全石结构的。别的两座是四柱三间悬山顶式全石结构的牌坊:一座是坐落文庄路旁关帝巷口的“琼台福地”坊,初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文革”期间被损毁,1978年府城居民曾在旧址以砖石砌筑两柱作为标志性的复建,1984年末因文庄路再次扩建而被撤除,1998年,原琼山市政府依明代风格复建,单楼四柱,每柱前后各有一条纹边风掌,石碓瓦楞顶盖,鲤鱼鸱尾顶饰,坊面宽三间,坊匾面背均阳刻“琼台福地”隶体烫金大字,宽厚严肃;另一座坐落红城湖路与朱云路交叉口的海瑞新居广场,2002年秋重建海瑞新居时,建立了“南海彼苍”坊,其修建风格、形式与“琼台福地”坊大致相同,威严雄壮。

  此外,在府城大道街东竖有“金花村”坊,是邱濬故乡乡民于1992年筹资制作的,四柱三间悬山顶式花岗岩全石结构,琉璃瓦顶,戗柱改由石鼓支撑,中门立柱刻有“金玉争辉映双壁,花枝竞秀拔尖材”,此坊既是金花村门的标志,也是思念邱濬海瑞的纪念性修建。(记者 李佳飞 李幸璜)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