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米乐m6

西府老修建门上的礼

来源:米乐m6    发布时间:2024-09-12 11:29:18

  门是一个家的体面,门纷歧定要巨大、阔气,但环绕它打开的风俗活动至今仍在传承,比方贴对联、贴福字等,以此展现一个家庭的精力寻求和夸姣神往。西府古宅、祠堂、文庙等古修建更是注重门,一个个精巧又考究的门楼,一块块高雅又古拙的门匾,一副副整齐又涵义深入的楹联,不只展现着匠人们高明的技艺,也展现着西府人崇德尚礼、耕读传家的理念,以及对乡风家规的注重。让我们经过一扇门、一块匾、一副楹联,来探求西府人世代相传的精力财富。

  “经训不荒真富有,家庭有礼自安全”,这是刻在凤翔周家大院内的一副楹联。明清时期,凤翔、岐山一带有四个颇具声望的大宗族,分别是周家、邓家、郭家和宋家。时日至今,邓家、郭家和宋家老宅均已不在,仅剩下坐落凤翔县城通文巷内的周家大院,向世人展现着数百年前,周家人的文明寻求和精力崇奉。

  据旧版《凤翔县志》记载,周家大院的主人是明朝人周恕。周恕经过经商发了大财,在他人看来,应该过上金衣玉食的日子,但他自己却以为:“富己,而无济于物,奚贵于富耶?”意思是,自己有钱了,但若不对社会作奉献,岂不是虽富而不贵吗?每当灾年,他都会捐款捐物捐粮,救济灾民,搀扶大众,深得当地人的敬重和支持。

  周恕不但对自己有要求,更对后代的教育十分注重。他不期望后代凭借自己,而成为富二代、富三代,所以对他们说:“商而富,不如儒而贫。”他教育后代要学习经训、崇尚礼仪,家庭才干永保富有和安全。为了警示后代,他将这则教导拟成楹联,刻在通往后院的中门两头,这便是“经训不荒真富有,家庭有礼自安全”的来历。

  值得一提的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是“言物行恒”,意思是正人应该分外的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依据和内在,干事要有原则和规则,不能反复无常功败垂成。与“经训不荒真富有,家庭有礼自安全”联系起来看,正是周家大院主人周恕总结自己一生阅历而得出的人生真理——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他是否有常识、懂礼仪、是否有涵养。

  正由于此,周家人才将“正谊”作为堂号,“正谊”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做一切的作业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也正是“小家”与“大国”的联系,持好了家,也便是对国家的一份奉献。

  上联:文圣临凡诲七二精英人气高飙衡世界 下联:儒学垂世集十三经典书香远溢耀中华

  在凤县凤州镇凤州村,保留了我市最终一座文庙。这座文庙始建于明代,于上一年补葺结束,文庙坐北朝南,为四合院修建风格。从北向南连进三院,后院为崇圣祠,往南为供奉历代名宦和乡贤的廊庑,其两头各有步道,四周为青瓦粉宫墙,上面镶有葡萄、牡丹、荷花、秋菊等青色砖雕图画。

  沿着步道一路向南便是前院,也是文庙的中心——大成殿,殿高 7.77米,进深 9.84米,周檐口均为角科斗拱,并有 1.2米的石台将大成殿高高托起。大成殿的前门悬挂着颂联:“文圣临凡诲七二精英人气高飙衡世界;儒学垂世集十三经典书香远溢耀中华。”从字面上看,孔子作为圣人来临人世,教导出的 72门徒个个都是精英,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人气;儒学本就为了“垂世立教”,儒家的经典著作《十三经》遭到世人的推重。

  据凤县县志记载,“文庙建于明代洪武四年,为凤县知县王几修建,明崇祯末年毁于兵。清康熙四十五年续修;乾隆二十五年建戟门、三祠;嘉庆十七年再修葺;同治十二年重修大成殿等。”

  祖祖辈辈的文庙祭祀活动,让儒家思想在民间广为传达。古刹东边的巷子被命名为“孔庙巷”,西边的巷子被称为“儒林巷”,除县衙外,文庙成为其时当地最具影响力的修建。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最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它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方针地点。“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一向被视为文德教化的最高抱负。《十三经》作为儒家文明的经典,其位置之爱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不可以比较的。从凤州文庙的门楣上,清楚明了,传承儒学,倡议礼仪文明,是文庙的功用之一。

  在凤翔县虢王镇刘淡村,有一座被人唤作“马家大院”的老宅。听马家白叟讲,老宅曾有一副“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的对联,这是一代代马家后代遵循的信条,由于有了这种尊文重商的理念,才使马家的家业维系了数百载。

  刘淡马家善经商。相传,康熙末年,马家的先祖靠运送发了家,后又做起了布料生意,因长于商道,马家的生意散布川陕两地。乾隆十二年( 1747年),马家创建商号“金盛号”,一时间,车水马龙,得名“金盛马家”。这段前史,在《凤翔文史资料选辑》中也有相应记载。

  现在的老宅,虽有残缺,但“古拙”仍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除过现存拴马石桩、窗棂花门、青石浮雕之外,马家大院里留下最多的便是“顾念箕裘”“永保贞吉”“天锡纯嘏”“诗书执礼”“孝弟力田”“煦延华曙”等雅味十足的青石匾额。这些雅言多出自于《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涵义夸姣,也透露出儒商世家马家注重做人为学的理念。

  生财有道的马家,将“为学”与“做人”偏重。村里的白叟说,马家不但生意做得好,还出了不少读书人,如近代的留日学生马况成、马相伯、马志壮、马奎、马渊等人。而在马家大院的门口,曾有一块“贡元”的牌子,那是清廷对贡生的一种荣誉标志,这份荣誉在整个虢王镇也只归于马家一户。

  常言道:品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有传家,不过三代。马家走过了三百余年,虽是经商之人,但尊文的理念却是祖辈所遵循的。老宅的主人马忠孝,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他记住,马家有句老话是“宁可不当官,也要读好书”。正是在宗族尊文的影响下,马家后人一向从事教书育人的作业,称得上教育世家。

  时光荏苒,那些关于马家大院的故事还在一代代的撒播,而马家后代也一向将读书肄业作为己任。

  扶风人熟知,在老县城小西巷有一座家喻户晓的关中老宅——温家大院,这是民国时期扶风人温玉珊建起的院子。这座仿明清修建风格的老宅子结构归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共有大房 15间,厦房 15间,院子经补葺后凸显了原有的高雅神韵,尤其是门颇有看头。

  走近温家大院二道门,迎面可见一个精巧门楼,门楼高约 5米,宽约 3米,门框两头雕琢着一对行楷对联,上联为“渭北祥云绵世泽”,下联为“终南佳气耀中庭”,横批是“福缘善庆”。对联上端罩着荷叶,下端雕着牡丹花,边框雕琢蔓草。门头装修可由高到低分为数层来欣赏,分层雕琢着凤、鸾、牡丹花、石榴纹、万字纹、鹿、龟、鸟等图画。在横批“福缘善庆”两头,雕琢着两幅人物画,有的人在劳动播种,有的人在行礼,传递着耕读传家的理念。

  这个门楼不只考究、精美,并且所表达的文明味儿很浓。比较直接的文明涵义来自雕琢图画,代表祥瑞的花草频现,牡丹代表富有;荷标志“和”;石榴含多子多福的意思。吉利涵义的动物也不少,鹿为“禄”,龟有寿,凤带来吉利等等,这些图画竭尽全力地表达着人们的夸姣愿望。

  此外,温家大院还传递着人们对“礼”的推重,不只从院子布局上表现着“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观念,楹联、匾额、雕琢图画也在向“礼”问候。门上楹联便是比如,这副对联粗心是说人们要多做善事功德文明事,如此铢积寸累才会取得美好奖励,渭北的祥云、终南的佳气也会聚集到家里来。

  门楼上的图画直接凸明显“礼”, 人们穿戴整齐拱手行礼的日子场景,以及一家人田间耕耘其乐融融的画面,着重一个人要有礼,一个家庭要友善。人们期望可以经过这些图画、楹联来引导家人的言行,标准后人的品德,然后维系宗族的兴隆与调和。



相关产品